高职保险专业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一、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根据公司进展和岗位需求共同协商确定人才培育规格、培育目标、培育方案、质量标准,企业参加到课程的设置,专业实践教学、实训指导、毕业设计等过程,学生根据订单培育协议到企业实习与就业的培育模式,其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教学时段中,具有学生和公司的员工的“双身份”,同时接受学校及专业老师给予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育、公司及业内专家给予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切实培育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满足保险行业人才需求,提升了专业就业质量。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反映,顺应目前教育与生产的现实需要。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性强特性。人才培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按需培育,量身订做”。有利于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校企双元特性。企业参加人才培育全过程,发挥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落实就业的特性。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特定岗位实习,毕业后达到培育标准,将进入企业特定岗位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目前组建订单班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期初预定,即招生前由学校与企业签定协议,为订单培育学校有针对性的的招生。在招生投放计划中单独安排专业定向培育计划,并在考生填报志愿环节,依据公司的专业岗位要求针对考生个人情况、所在地区、就业意愿等方面进行面试筛选工作。新生入校即入订单班。人才培育方案在期初制定,根据学校与公司共同商定的人才培育方案共同实施三年教学活动。二是期中组建,即针对大一新生,学校对订单班做相关介绍,学生自主选择订单班,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期末组建,在学生大二或者大三时组建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对订单班学生调整教学计划,组建订单班后侧重特定岗位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 二、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基本概况 我国订单式工学结合培育模式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过程尚处于探究阶段,虽然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实行这一模式,但是培育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院校成功实施了这一人才培育模式,但是部分院校实施过程遇到瓶颈,甚至出现“废单”、“一次性订单”。保险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 1986 年的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对保险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