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改革讨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推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高职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方法开放性、启发性的特征。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基于案例教学法实施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改革不仅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的瓶颈,还能有效培育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的体制,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各个教育阶段大行其道。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满足社会生产一线岗位工作要求的中高端有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理应以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本导向,但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仍然沿用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亦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一味进行理论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尤其是不注重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和进行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倾向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老师也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准,学生难以学到真才实学。 1.2 教学与实践脱节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务院、教育部对职业教育进展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文件早已指出,我国高职教育培育目标是培育适用于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有用型技术人才。然而,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理论知识教学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在平常的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头脑中空有一堆理论、公式、方法、知识,却缺乏运用、检验它们的场景和机会,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实训教学简单粗糙,监督考核落实不力,进一步恶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效果。 2 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 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内在要求 “为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其体现在高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