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徒制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对象 1:我校 2024 级护理三校高职生 44 人,年龄在 19-22 岁,其中女生 43 人,男生 1 人;对象 2:在 44 名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老师中,首位导师制老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意参加本讨论,实行立意取样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临床带教老师,抽样以受访者的资料达到饱和后停止,共纳入 15 名,分别以数字 1-15 编号。(二)模式。我校 2024 级护理三校高职生44 人,第五学期暑期(6 月 8 日)开始 10 个月临床护理实习,实习医院为浙江省内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其中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有 26 名。“分级、分科、分专业”师徒制临床实习培育模式。医院实习带教老师采纳分级梯度制度,即总带教—科室带教—病区带教—床边带教模式,分级带教模式促使实习带教老师在制度制定、系统培训、信息反馈等方面系统、高质、高效。分科、分专业实习模式,学生在实习的 10 个月中分别经历内科 2 个月、外科 2 个月、妇产科 1 个月、儿科 1 个月、康复科 1 个月、急诊科 1 个月、监护室 1个月、手术室 1 个月实习。(三)方法。类实验性讨论:干预前、后通过自身对比,讨论临床实习阶段导师制“分级、分科、分专业”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影响,参考臧渝梨等人在2024 年研制开发的一个针对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测量工具[3],分别在实习开始时、实习中期(9 月)和后期(12 月)对学生进行测评,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改变。质性讨论:采纳质性讨论中的现象学讨论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大纲,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个性化深化访谈。 二、结果 对 15 名临床首位实习带教老师进行访谈,他们认为采纳“分级、分科、分专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师自身在护理理论、实践操作、临床带教能力、沟通能力、实习生带教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系统性、整体化地培育,提高学生临床实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利于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讨论 护士职业具有社会认可度高、专业性强、技术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对护理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专业临床实习作为人才培育过程中核心教学环节,学徒制教学的质量和内涵构建,对能否培育出高质量护理人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学徒制临床实习培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