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工学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政府提倡、行业主导不够。 虽然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被业内认为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存在政府保障制度不健全、行业主导不力等外部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对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视,制订和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起到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的作用,鼓舞和促进企业参加人才培育。旅游行业协会有待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与教育界一起加强工学结合培育模式的理论讨论和实践,并指导行业企业共同参加人才培育。行业协会主导的讨论成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有助于科学、正确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企业参加程度不深,工学难以协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都是建立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由于企业未能在政策层面上获得明显的税收等优惠措施,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得“急功近利”。如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很多都没有被安排过跟团或考核,就带团出游;而在酒店,学生仅仅接受两三天的简单培训,就被安排上岗,对客服务。这种工学难以结合、协调的方式只使得学生充当了廉价劳动力,不仅达不到学校要求的人才培育目标,而且容易引起学生抵触情绪,甚至消极怠工。 3.学校精心组织实施难以保证。 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对学校的要求非常高。学校既是发动者、组织者,也是策划者和具体的实施者。老师不仅要联系落实企业单位、共同开发制订培育大纲,还要常常穿梭于各企业之间,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对工学结合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学校原有的人才培育计划中相关学制的安排与课程设置也往往滞后于进展需要。不少学校为了腾出工学结合的学时,只是简单地将原来 2.5 学年的课程压缩在 2 学年内完成,缺乏系统地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制订的前续课程和能力技能准备,使得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是只“工”不“学”。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育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育模式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使学校对学生的岗位安排难以做到人人满意。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主要面对旅游社和酒店,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员工趋向年轻化、流动性强。由于是服务行业,一些岗位对学生的外貌和身高等有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要做到充分的思想动员,包括企业与学生可以双向选择,避开初入社会的学生产生情绪波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