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道德教导的新探究 本文 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的方面,教育思想观念没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更新,往往还囿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之中,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为:(1)偏离了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党和政府要求德育为先导或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各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高职院校重教学,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良倾向较严重。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未能真正贯彻“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2)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从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制造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职教育工作者过于看重思想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了高职生家庭、社会的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把学生物化,当作消极被动的客体,以致束缚和压制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二)家庭和社会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高职教育是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而进展起来的新型教育类型,主旨在于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育高等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往往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与就业的满意度,对于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生活习惯等个人思想道德素养不够重视。为迎合社会及学生家庭的喜好,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学生自身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意识不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上,而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在内的基础性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作是一种理论说教,从而忽视了“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必定联系。高职生作为相对特别的一类学生群体,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四)部分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热情不高高职院校部分专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对思想道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模糊,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