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以素养教育为内容旨在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分提升自己对艺术的辨别鉴赏能力和培育创新精神,最后使身心全面得到升华。因此,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须依据注重艺术欣赏分析和审美欣赏的交融、艺术教育创新与有利于学生能力培育和进展相配合等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 一、重视艺术欣赏与审美融为一体 重视艺术欣赏与审美融为一体,淡化艺术技术技巧层面的问题。对于艺术欣赏与审美欣赏来说,两者又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应该区别来看。第一,两者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艺术欣赏主要是人作为主体对于艺术作品这个客体进行欣赏,而审美欣赏的客体相比之下则广泛得多,从日月星辰到飞禽走兽,自然风光到科学技术,总之在各个领域、方面,有潜在审美价值的客体都存在审美欣赏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在审美需求的指引下以及审美意识的控制下,协调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的审美情感和理解。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课程内容上要有广泛性。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这种针对性和广泛性置于美学意识的统领之下。以音乐艺术为例来分析。艺术教育首先应该建立在大的艺术改革之下,素养教育课程应成为以艺术欣赏为手段,艺术文化视依托来找寻主体,在社会理性的意境中感受领悟,让感性认知成为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自由创作的能力。这也就是一个课程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面帮学生们理清体裁风格之间的美学差异,将音乐史的专业知识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结合统一分析起来。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的高职院校将艺术课程作为压缩饼干来进行教学,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版”来进行艺术教学,这将导致艺术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难以正确理解艺术所产生的功用,难以调动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艺术教育不是培育艺术职业人,而是培育拥有专业水准的爱好者。只有将音乐的欣赏分析过程时刻浸润于审美与文化的丰厚含蕴之中,才有可能使音乐艺术教育课程更具吸引力,更受欢迎。当然音乐技巧在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和必要,可是就音乐欣赏来说,技巧分析永远挖掘不了音乐的精髓。就现在来看,很多高职院校过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上的设置过分重视学习知识技巧和应试能力,这一定会造成学生的兴趣爱好创作大打折扣。违反了最初教育的目的。 二、艺术教育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和进展相协调 教育创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