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策略优化讨论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就要求高职管理教育工作要积极探究新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宽阔的进展空间,将学生打造成为新时代的高素养人才。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现状,并针对主要存在的弊端,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优化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育人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切活动的根本保障,也是促进学生深层次和全方位进展的主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被给予了新的职能,要求发挥管理工作价值的同时,还要增强其育人功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更好地完成高职内涵建设贡献力量。[1]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现状 (一)重视管理约束,忽视教育引导。职业教育的良好进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能力有所提升。然而,受制于传统教育体制,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采纳了“严管理”的办学模式,在管理目标上缺少规划,管理手段也过于强硬和单一,整体的教育管理效果不显著。这种管理育人的方法过于强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够采纳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主动认识到问题所在,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欲望,而是利用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对于性格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高职学生而言,这种管理方法不具备育人功能,学生逐渐将教育者和管理者视为约束自己的人员,并主动与其保持距离。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使管理工作缺少对学生现状的了解,还会降低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严重制约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进展。[2](二)管理育人功能发挥欠缺。通过对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进展历程的了解,由于高职院校被列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时间较晚,且院校自身进展的动力有所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多所中职院校合并后才得以升格,这就导致许多院校还未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教育体制和制度也有所欠缺。虽然在全面落实教育改革政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并建立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制度,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管理和教育模式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内涵建设,需要在进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和意识,并通过加强精神建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