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_第1页
1/50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_第2页
2/50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_第3页
3/50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 导语 所谓黄河改道,是指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的过程。千百年来,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改道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历史上黄河下游改道波及的广阔地区,南达江淮,北抵天津,西起孟津,东至黄海,纵横 25万平方公里。据史载,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到公元二十世纪末的四千余年间,黄河下游共发生过一千五百余次决口,先后 26 次改道。《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改道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黄河改道。公元 1128 年(南宋建炎二年),宋高宗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河南滑县西南决河,黄河入泗水进入淮河,“夺淮入海”。之后 700 多年间,黄河的流向都在江淮及鲁南地区。1855 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后,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此后一百五十余年间,苏北海岸线向大海不断延伸,云台山始与大陆接壤,呈现沧海变桑田的壮观历史地理景象。 黄河每一次改道,在人们的记忆中,充满着恐怖、死亡、流离失所和家破人亡。所以黄河也是世界上给人类造成灾难最多的河流之一。然而就在这苦难的历史沿革过程中,产生了古老灿烂的中国黄河改道文化。几千年来,连云港(古海州)在黄河改道中数次沉浮,历受磨难,由桑田变沧海,再由沧海变桑田,承受着改道造成的苦难,也继承着改道文化的丰厚遗产。 史学界形成的普遍共识是,文化孕育于江河,这是人类文化进展的普遍规律;中华主流文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因此“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这里提出的“改道文化”概念,是基于“黄河文化”这一范畴,根据黄河数千年来南北大迁徙这一历史事实,以及在迁徙过程中所积淀的各类文化元素,所形成的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改道文化”是这一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最后的一次改道北流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在当今人们的记忆中,海州至云台山乃至太平洋西海岸,是一马平川,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然而,就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溯 700 多年间,在黄河水的推波助澜下,云台山是一个漂浮在黄海之中的孤岛。 笔者由黄河中上游来连云港生活工作已 10 余载,出于对黄河文化的热爱,近年来潜心观察了由沧海变桑田的古海州地区的人文地貌,传闻史籍,对黄河改道所形成的独特历史景观及文化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的说来,黄河改道对下游地区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连云港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积淀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河改道与连云港五大文化遗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