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

2025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_第1页
1/10
2025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_第2页
2/10
2025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_第3页
3/10
2025 北京市人民老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王成善教授在地学教育和科研领地已经走过了 32 个春秋,他说要为中国地质科学教育事业,扎扎实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一纸“证明”、一句话和一辈子的地学人生 1977 年,成都地质学院为应届毕业生王成善办好了留校手续,但他坚决要求到自己上大学前曾经工作过的西藏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找医院开证明,“证明”自己适合去西藏工作。从那时起,王成善就决心把自己的地质人生绑定在青藏高原上,并沿着这条路走过 30 多个年头。 青藏高原是地球科学的天然实验室、是全球环境变化的起搏器,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但连续 14 届却没有一次在中国开。王成善说:“不服气!青藏高原在中国,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有发言权”。他联系一些科学家连续三届申请,终于争取到2000 年在中国召开这个重要学术会议的举办权。王成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撰文提出的青藏高原率先从中部隆起的新观点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科学周刊》和《NatureChina》等重要刊物专门对此文作了评述,《中国国家地理》将其列入“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同时他最早提出的“大洋红层”概念以及“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地学界讨论的前沿领域之一。 通往白垩纪的“金柱子”将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王成善教授是较早关注地质历史气候变化的地质学家。他领衔申请的讨论地质历史上快速气候变化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批准,目前正在顺利进行中。 2025 年,王成善担任 973 计划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和“松科一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经过几年努力,获得了 2485。89 米的岩心!2025 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总部又批准了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新项目,接下来的“松科二井”将猎取大约 4500 米的岩心,并与已经完成的“松科一井”将构成全球首个近乎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专家称:“松科一井”和“松科二井”是讨论白垩纪的“金柱子”,将为进一步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由于这个 973 项目讨论成果突出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2025 年他所申请的“晚中生代温室地球气候-环境演变”国家 973 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又获得批准。连续两次担任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这在中国科学界是比较少见的。 培育人才永远是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北京市人民教师奖提名王成善教授主要事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