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位的诅咒:80 后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人社会更新换代的很快,东西是,人也是,最早的一批 00 后的孩子都已经成年了,现在的竞争力变得非常大,那么 80 后该何去何从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写在前面的话: 不久前后台收到了一则颇具代表性的读者提问,选取如下: “晓璃老师,你好,你看过《制造101》吗?你知道‘C 位出道’这个概念不?当然可能您不关注娱乐节目,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发现,不论在娱乐节目还是现实中,那些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抢占 C 位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青睐,而很多默默无闻踏实干活的却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实不相瞒,我就特别艳羡那些敢于抢 C 位的人。我是一名 80 后,自认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奇怪的是,在一些机遇面前自己总是犹豫不决、不敢行动。最近有一位从业四年的 90 后刚刚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这让我内心五味杂陈。难道我们之前学习的‘温良恭俭让’都是一纸谎言吗?难道真的需要‘不要脸’才能在这个时代混得开吗?” 以下这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则提问进行一些分析与解答,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颠扑不破的“二八定律”:为什么优秀的永远是少数? 你提的这个问题,它也曾经困扰了我很久。 从事职业咨询以来,每当我对过往的咨询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在职场中屡屡不得志的咨询者,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不敢优秀”。 说出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随着咨询案例的累积,我渐渐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从理论上来说,很多人其实可以更优秀甚至更出色的,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敢于争夺那个耀眼的“C 位”,导致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错失了进展的绝佳时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二八定律”几乎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了:在能力相当的前提下,只有 20%的人擅长把握机会迎难而上,80%的人在关键时刻退缩不前。 二、“C 位的诅咒”:它有多耀眼,就有多讨人厌。 对于“C 位”,比较靠谱的解释有两种:一是“Center”,即“中心的位置”;二是“Core”,即“核心的位置”。 不论哪种说法,都指出了“C 位”的特点:备受瞩目,以及饱受争议。 早在咨询领域,有些做团体咨询的咨询师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那就是用一堆椅子摆成一个螺旋状,螺旋最中心的就是令人瞩目的“C 位”。 这个实验最初的设想是,先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平,也就是所有位置不限定任何人,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