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安全”不可忽视现在一谈到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一些企业就想到抓员工安全教育、抓现场安全违规违章作业、抓单位部门劳动纪律松弛、抓生产设备巡检消缺等等,殊不知,员工“精神安全”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作者认为,没有员工“精神安全”的保障,其他安全管理工作都难以见成效。何谓“精神安全”?“精神安全”主要是人的心理健康,一项讨论表明,近九成员工感觉工作压力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员工患有心理疾病,诱发原因包括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岗位不稳定、收入低、竞争激烈等,这说明“精神安全”引发生产事故,更易诱发个人走向极端。强抓员工“精神安全”并不是靠嘴巴上说说而已,也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安全监督人员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对员工工作情绪善于察言观色,比如:员工在生产现场一边工作,一边发牢骚,我们的安全监管人员就得阻止其继续工作,摸清员工心理情况,让其把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轻装上阵。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利益分配矛盾也比较突出,所以,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员工对当前企业改革和劳动薪酬分配等都或多或少有意见,他们反映的问题得不到满意答复,于是,这些员工只好把情绪发泄到工作岗位上,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对事情马粗心大意虎。笔者前不久就了解到一名员工酗酒后上班,在给电机接线过程当中把线接反了,酿成一起事故。后来分析原因,这名员工最近感到心理十分压抑,只好找来几个酒肉朋友借酒消愁。按说上班时间不准喝酒,他违反劳动纪律了,喝完酒就不应该工作,可没人能够制止,这就是安全监管人员的失职,更是企业管理不力。其实企业安全监管人员要想强抓员工们的“精神安全”也并非难事,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耐心、细心和信心。耐心就是要善于跟员工打成一片,与员工多交朋友,对员工每天的喜怒哀乐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细心就是要观察员工情绪变化,尤其是上班期间的情绪变化、进入工作岗位的情绪变化,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或是几句牢骚话就能反映员工心理情绪,假如我们发现并立即进行心理疏导,或是帮其解决其心理问题,那么就可能避开一场事故的发生,假如在员工情绪化大的情况下,我们不但不进行心理疏导,反而还要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其遵章守法,或是以罚代管,把考核挂在嘴边上,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其情绪,反而还会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酿成安全事故。抓“精神安全”关键还要有信心,假如我们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能真正从关怀人、尊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