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阁结构仿古建筑抗震性能讨论 摘要: 以仿古中式三层阁为讨论对象,建立了力学抗震分析模型.对结构整体分别施加人工波和天然波2种地震波,并进行时程分析,得到X和Y方向的层间位移讨论表明:模型X向层间位移比Y向小,说明X向侧移刚度与Y向相比较大;模型的1~3层的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弹性限值1/550,结构刚度偏大;减少墙、柱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或减少梁柱数量,对结构力学的性能影响不大.为提高结构整体刚度,需加大Y向侧移刚度,这可以通过加大Y向截面尺寸来实现. 关键词: 仿古阁楼;地震波;层间位移 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构造不仅在静力作用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良好,而且抗震性能优越.传统风格的现代建筑是这些年逐渐进展起来的一个构造形式,其将古建筑中原本起承重作用的部件省去,加入仿古装饰配件,从而达到仿古的目的很多的木结构古建阁楼在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甚至包括地震的破坏后,仍然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足以证明其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抗震功能.张明[1]对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万佛塔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分析,并得到相关参数;赵武运[2]对甘肃泾川仿古塔进行结构计算,建立梁柱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节点分析得到最大应力和节点的薄弱部位;王佩云等[3]对天坛祈年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及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讨论;王昌兴等[4]对洛阳隋唐城天堂遗址保护建筑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李桂荣[5]根据我国古建筑在历次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古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并以泰安市古建筑为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方东平等[6]建立了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将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力学特性;薛建阳等[7]对古建木结构的结构构成和古建工艺进行了广泛调研,并探讨了古建木结构抗震机理.一般而言,殿堂结构从竖向分为4个层次,即梁架、铺作层、柱架和台基,讨论表明,榫头和卯口可以通过摩擦挤压产生减震作用.笔者选取典型的仿古中式三层阁为讨论对象,考虑内部夹层的存在,在已有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力学分析模型,讨论其抗震性能.主要方法为对三层阁分别施加天然地震波和人施工场地震波,然后计算3层的层间位移角,并比较各层的变化特点,从而发现最不利的连接点及部位,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 1工程概况 讨论对象为廊院式结构,主要组成部分有阁楼、过殿、配殿、纪念堂、角亭、山门等.从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