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法律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应考虑的因素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不愿分红现象、不具有派现能力的公司热衷分红、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普遍存在着非理性倾向。年报分析表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出现非理性行为的深层原因是体制问题。因此,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是法律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关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非理性行为体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法律规范逐步走向法律规范,由不稳定走向稳定,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同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不愿分红现象 股利的猎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定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常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 1992 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 220 家,而其中竟有 67 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 A 股上市公司总数的 20%和 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另据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苑德军博士对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8 年年报的分析,在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 中 , 有 80 家 公 司 的 资 产 负 债 率 低 于20%;在这 80 家公司中,有 51 家公司没有分配现金股利,其中,又有 40 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大于元。不分红成为上市公司普遍施行的股利政策。原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反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假如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实行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猎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XX 年每股收益高达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实行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