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约 15%的抑郁症患者(约 30%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原来的一系列抗抑郁剂治疗无反应,40%慢性抑郁症缺乏反应)最终转化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TRD)。•TRD 的定义多种多样表 1■Tha 槪和 Rush 的难治性抑郁症分级一级至少一类抗抑郁药充分治疔无效二级在一级基础上,另一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充分治疗无效三级在二级基础上,三环类药物充分治疔无效四级在三级基础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充分治疗无效五级在四级基础上,用一个疗程的电休克治疗无效1995 年1、对于剂量和疗程没有进行明确规定;2、认为同一作用机制内换药的效果比不同作用机制之间换药差,但目前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3、其观点认为三环类药物优于 SSRI 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优于三环类和 SSRI 类太绝对;4、没有考虑增效及合并方案的应用。TRD•1999 年Souery 模式•如果用 2 种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程(6-8 周)治疗且依从性良好,病人依然无效称为难治性抑郁症;根据持续时间,又分为难治性抑郁(一年以内)及慢性难治性抑郁(一年以上)表 2・\I(;II 的难治性抑郁症分级(1)每一种抗抑郁药充分(足重、至少 6 星期)治疗无效,记入难治总分 1 分。(2)最适剂量、最适疗程以及加强、合并治疔无效.每一次记入难治总分 5 分。(3)ECT 治疔无效记入难治总分 3 分已•2003 年•麻省医院(MGH)这种方法考虑到了治疗失败次数和治疗方案的优化及强度,但它不是把难治程度进行分层,而是制定成了一个连续变量,其评分与难治程度呈正比。TRD•评价量表:目前有三种:医生评定的为theAntidepressantTreatmentHistoryForm;theHarvardAntidepressantTreatmentHistory,自我评定的为麻省医院(MGH)AntidepressantTreatmentResponseQuestionnaire(ATRQ)灵敏度 75%,特异度 100%。但样本量少。TRD 发病机制•难治性抑郁症是当今精神医学界的重要难题之一,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生化、遗传、内分泌、免疫、心理社会因素及解剖结构异常等可能共同导致抑郁障碍。单胺能假说•上个世纪 50 年代,临床偶然发现单胺类递质耗竭用药利血平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会导致 15%的病人出现抑郁症表现;而同样的,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因为阻断单胺类递质的降解而改善了伴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单胺能假说•问题:•没有解决起效时间延迟(单胺类抗抑郁药物起效时间一般为 2-4 周)的问题。•实验性耗竭单胺类递质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