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框架与成熟度模型构建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内容框架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对于企业的进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内部管理与进展的总体方针均可由其提供参考和指导进而自定符合市场进展趋势的经营计划。该框架涵盖的内容较多:战略性管理、规划管理、运营管理、需求管理、业务活动管理、财务支付管理等,尤其是战略性管理从企业进展的整体高度指导企业的进展,制定着企业进展的蓝图;规划管理指的只是对经营业务的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围绕企业进展的目标或者进展的内部与外部需求而制定的业务规划;业务活动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经营管理指的是企业进展过程中实施的管理措施与制度等,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设计、员工职责与激烈措施制定等;支付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经营进展中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费用管理。 2 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处于同步进展的趋势,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进展的日益充分之后,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竞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备重要的意义因此,在 21 世纪任何企业多不可能脱离信息化而生存,而应不断强化信息建设和管理模型的构建。参照美国管理系统协会给出的企业集成成熟度模型,本文给出了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根据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为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级别 1:无管理 主要特征:无信息化应用系统;无信息化规划;无信息化管理部门,处于这个级别的企业是没有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企业。 级别 2:单机级管理 主要特征:面对事务处理功能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系统;IT 系统间未集成;无信息化规划;有系统管理员,无独立的网络/信息中心;业务和 IT 脱节。采纳该级别进行管理说明企业尚处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建设都不完善但是已经制定了面对了各个部门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初步发挥出了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级别 3:技术系统级管理 主要特征:支持业务运作的部门/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系统;IT 系统初步实现集成;有独立于企业业务战、略的信息系统规划;业务运作需求驱动信、息系统实施,但业务需求与 IT 应用间依旧存在脱节;有独立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仅负责信息系统实施维护;未考虑信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