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渐逝的年代影评观后感 《光芒渐逝的年代》是一部来自德国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寓意深刻,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01 隐喻铺面而来。各种细碎的、隐蔽的、随处出现又旋即略过的象征和指涉成为了《光芒渐逝的年代》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遍布整部电影,到了后来,你几乎觉得这像是导演和观众合谋的游戏——前者像埋藏宝藏一样埋下了各种隐秘的符号,由观众一个一个把一切挑拣挖掘出来。这个1980 年代末的东欧故事,用一个家庭内部的聚散映射了一个宏大国度的危机,它的叙述被极度压缩,几乎被一个房间和一天时间框定,充斥着各种莫名角色和无聊的奉承话语,但谁都能看得出,那个坐落在安宁街道上被金色落叶和扶疏树木包围的宅邸隐喻着什么,谁都能知道,那些貌合神离的家人,邻里意味着什么,同样,谁都能知道,那场形式主义的欢聚和最终落寞散场意味着什么。 1980 年代末的东德,高墙还在,人心尽失,所有人惶惶无助,这个故事以一场逃逸开始,却旨在描述一场团聚,而最终不可避开的迎来了散场。经历过流浪和流亡的威廉被东德视作国家的英雄,他迎来了 90 岁生日,一场聚会正在筹备,人们都来道贺,虚伪的各部门官员,貌合神离的家人,还有前来恭维的各种相关人士。这场程式化的虚妄聚会成为了目击一个时代谢幕的特别隐喻。 威廉最爱的孙子萨沙在聚会之前离开了这个国家。一个元老功臣挚爱的孙辈——从情感上最为亲昵,在政治上被看做未来和接班人,却在最被希望的时刻,毫无声息地决绝离开,即便前一刻,那位执拗的老人还鄙视着前来道贺的邻居,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离开了这个国家,他念叨着,离开这个国家的都是叛徒。但他没有想到,这句诅咒和宣判成为了对自己的反讽的谶语。在这样微妙的情绪之下,所有丰富的指涉和象征次第展开。那些从清晨就排布在桌上准备好的空花瓶,一直在被强调,让人迷惑,之后不久,一切就都有了答案,所有道贺的人们都手持鲜花,那些心意就这样被彻底形式化了,老人几乎对每个人嘟囔着,“把这些蔬菜拿到墓地去。”这听起来像是玩笑,但似乎也愈发仔细。这其中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得意和厌倦的纠葛。之后的一切都成为了这个国家各个领域的微妙展现,到家门口给老人献上小和唱的小学生,老师煞有介事的指挥,孩子们不过是希望着最后能得到老人笑着给出的购买冰激凌的零钱,还有那些勋章,每年一度在报纸固定的位置上给出的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