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采矿业是九大高危行业之一,是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如何使矿山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合理有用有效,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安全意识,已成为安监部门和企业面临的课题。目前,矿山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年度集训和企业内训为主。培训力度不可谓不大,培训密度不可谓不强,但笔者认效果并不理想。年度集训虽然做到了“全覆盖”,但“走过场”、“大呼隆”的形式现象依旧客观存在,培训内容要么年复一年炒剩饭,不能吸引培训对象;要么是纯理论,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从业人员而言过于高深难以掌握。不少企业内部培训没有培训大纲和培训年、季、月度计划,培训结束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和评估,鲜有补课、开小灶的措施,实行优生、差生齐步走。因而,矿山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克服高、空、散、乱的现象,作者认为,应当注意做好几“要”。一要制订培训大纲和长中短期计划第一个是把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总体目标,制订培训教育工作大纲和 5 年培训教育计划,使培训教育工作长期有规划,年度有策略,有方案,并用考试成绩对参训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数据对年度计划进行修订补充,有步聚、有策略,有方案、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培训教育工作行之有制、科学全面、合理有效。在组织公司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教育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行“631”培训模式。把矿山企业的人员结构可划分为三类,第一个是普通员工,大概占企业员工总数的 60%,班组长约为 30%,中高层管理人员占 10%;那么,我们可以把 60%的培训课放在企业一线,培训对象为基层员工,由企业规章管理制度培训大纲、计划组织培训和评估;30%的培训放在培训学校,由县(市)级培训学校组织培训,培训对象为班组长和技工;10%的培训放在上级培训机构,培训对象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将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后,再针对性制订培训计划、培训教育材料、试题。“631”培训是保康县摸索出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培训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国家总局网站上予以宣传推广。该县在开展安全培训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灵活多样,不拘形式,重点强抓“三点一线”人员的培训,即"薄弱点、特别点、困难点和生产一线”,坚持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安全培训与新技术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