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网络的降损节能措施探讨1、农网线损管理存在的不足1.1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农村用户具备广、散、少的特点,超供半径线路比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配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且比较分散,配电变压器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1.2 配电变压器的自荷轻、不平衡,运转不合理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转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且运转不合理。农闲季节和农忙季节,配电变压器在白天和晚间的用电负荷变化大。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有“大马拉小车”的现象。1.3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农网中使用,甚至还有部分电气设备是从城区电网改造中淘汰下的设备。尤其是早期农村架设的 lo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比较严重,在农村中小型提水泵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极为突出。1.4 无功损耗严重在农网中,无功补偿设备较少,不能及时进行补偿,无功损耗严重,电网不能在最佳条件下经济运转。1.5 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用电量较大的加工生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另外,由于校验不及时,大量的照明用户电度表由于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1.6 管理上的损耗农村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较大,抄、核、收过程当中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农村临时性、季节性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如人情电)的不明损耗。2、农网现阶段降损节能的技术措施及要点2.1 改善农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依据“短半径、多布点、小容量、多供少损、电压合格”的要求,10kv 配电线路半径控制在 15km 以内,0.4kv 的线路半径控制在0.5km 以内。对于干线段的技术降损可实行多种方法,比如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转移负荷等。加快高耗能变压器及计量装置的更新改造,是降损节能工作的关键。第一个是选用 s9 以上系列变压器,淘汰现有高耗能变压器,降低变压器自身的损耗。第二个是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用电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点处,应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减少因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2.2 改善农网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转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以内。因此,把供电电压控制在规程规定 lokv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