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固定汇率 1 利率平价理论中关于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就是阐述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凯恩斯在 1923 年提出来的。它主要用来解释利率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两国货币的利差影响并决定了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即期汇率与远期会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 Et=E0/ 式中,d 代表本国,f 代表外国,i 为利息率,E 为汇率,0 与 t 为时间。式表明,假如 if>id,则 E0>Et,这意味着远期外汇出现贴水,即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假如 if<id,则 E0<Et,这意味着远期外汇出现升水,即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假如if=id,则 E0=Et,即当前的汇率水平不会发生变化。 为了下文分析的方便,可以将式简单做个变换,得: Et=E0/ 式中,E0 为美元的人民币即期价格,Et 为美元的人民币远期价格,设 icd 表示人民币的利率水平,i$f 表示同期世界美元市场利率水平。 显然,假如不考虑资本管制及其他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只有当人民币与美元的利率水平相等时,美元的人民币即期价格才等于其远期价格。假如人民币与美元的利率水平出现差异,则直接会导致二者间比价的变化。假如 icd>i$f,Et>E0,即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远期趋于贬值。与之相反的情形是,icd<i$f,E0<Et,即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远期趋于升值。这就是利率平价理论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利率相等则为平价。 2 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的套利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资本自由流动,显然,资本管制会造成国内外利率的差异。因为假如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实行较严格的控制,本币在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行自由兑换,资本的跨国流动就比较困难,这会使国内利率与国外利率常常会出现差异。当然这种利率差异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套利资本仍然会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行跨国流动。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就是一例证。 在一国实行了常常项目下无条件的自由兑换,则意味着该国国内的投资者有多种渠道获得外汇。假如该国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则会出现国内本币与外币利率上的不一致。因为政府对本币与外币的利率管制与调整,不可能完全反映国内市场对本币与外币的需求及其变化。这就会出现国内本币与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