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条件下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新视野摘要: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环境条件,对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全新的观察讨论。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从客观视角论述了发电企业的安全状态与安全评价,从主观视角论述了发电企业的安全效用与安全行为,提出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三维观,对电厂安全的系统维度、电厂安全的进程维度、电厂安全的时间维度进行了概要归纳,并简述了应用要点。1 问题的提出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材料,大部分是基于经验、事故总结及系统分析的管理措施,其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只涉及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概率论、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和安全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深化分析这一理论,则不难发现,它更注重的是法律规范,即如何搞好安全管理的内容。诚然,我们尊重并认为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必须是安全法律规范。因此,相应的理论基础需要以法律规范为核心加以有机组合。然而,当发电企业从封闭的电网垄断走向市场竞争的今日,在由单一的目标转换为效益、信誉,以及安全的互动、立体化的管理坐标的新型条件下,提倡构建立足经济学的新型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就有可能成为创新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口之一。传统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理论需要进行大幅度的修正和完善。2 经济学视角下的要素观察以往的经济学家们大多热衷于“应该是什么”的讨论,并以此进行理论上的细化分析。显然,这是一种提供政策建议的法律规范方法。近几年以来,经济学家们认识到了解释事情为什么像现在这样需要实证的绝对必要性。因为,在既定法律规范下的原有判定受到变化了的综合环境的巨大冲击。也就是说,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传统经验受到了事实的挑战,寻求或完善经得起检验的相应理论,将其理论上的方法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性进行更紧密、精确的结合,无疑会具备经济学理论上的解释意义和应用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学的客观与主观的视角分别观察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并对其效用和行为作出评价。2.1 从客观视角看发电企业的安全状态与安全评价经济学之所以被称为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门科学,首先是数学与经济假设及其建立起来的逻辑精密的经济学模型,从瓦尔拉的一般均衡模型到理性预期模型再到博弈论的“囚徒困境”等模型,其推导进程都是无懈可击十分精密的。因此,只要充分论证假设符合事实,发电企业安全的经济学评价的客观性就能得到保障,而这恰恰是发电企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