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理论知识1、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3、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4、人的不安全行为(13 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作业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塌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不当。5、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存在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管理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4)用人单位的缺陷;(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缺陷;(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7、危险有害害因素的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②化学性-③ 生物性-④ 心理、生理性-⑤ 行为性-⑥ 其它-。(2)参考《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①物体打击、②车辆损害、③机械损害、④起重损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处坠落、⑩坍塌、①冒顶片帮、②透水、③放炮、④火药爆炸、⑤瓦斯爆炸、⑥锅炉爆炸、⑦容器爆炸、⑧其他爆炸、⑨中毒和窒息、⑩其他损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①生产性粉尘、②毒物、③噪声与振动、④高温、⑤低温、⑥辐射、⑦其他。8、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