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多恣意 诗酒趁年华—— 跟着周杰伦学写现代诗 我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紧密相连,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大多诗歌都可合乐而歌。诗歌发展到唐宋时期,出现了依据曲谱进行创作的歌词,再到元、明以后的剧曲与散曲,尤其是七言律诗的韵、辙、抑、扬、顿、挫与歌曲的旋律、节奏、起、承、转、合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与音乐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朝前发展。目录C O N T E N T S情感1诗歌之魂意象2诗歌之眼语言3诗歌之灵结构4诗歌之形(一)情感——诗歌之魂歌曲情感《最伟大的作品》《青花瓷》《菊花台》表达对艺术家的致敬,表达“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的感慨。表达对“伊人”的思念,以及不再相遇的凄婉。表达独自登上阁楼的妇人和远方征战的将军彼此思念、彼此担忧的情感。 初三的你,看到“青春”两个字有何感想?当你拿到“致青春”这一题目,你想表达怎样的情绪情感?(二)意象——诗歌之眼 意象:意象是诗歌中饱含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物象无意,意象有意。在我们看来,无具体语境的“月”是物象,在具体语境中,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月”即是象征团圆的意象。(二)意象——诗歌之眼歌曲情感意象《最伟大的作品》表达对艺术家的致敬,表达“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的感慨。《青花瓷》表达对“伊人”的思念,以及不再相遇的凄婉。《菊花台》表达独自登上阁楼的妇人和远方征战的将军彼此思念、彼此担忧的情感。苹果、烟斗、翘胡、弯了的汤匙、龙虾电话、花朵、阳光、自画像、日出、海岸、钢琴素胚、牡丹、檀香、天青色、烟雨、炊烟、月色、青花瓷、芭蕉、骤雨、铜绿、墨色月、霜、雨、窗、风、菊花、北风、夜、马蹄声、戎装(二)意象——诗歌之眼 意象运用总结: 一是通过意象本身具有特点。如《菊花台》中所选用的“月、霜、雨、北风、马蹄声”这些意象就带有鲜明的冷色调,“月”代表着思念;“马蹄声、戎装、北风、呼啸”代表着边塞征战的形象。(二)意象——诗歌之眼 二是通过意象讲述故事。意象的排列组合并非是随意的,在传达情感的过程中,意象的出现与排列起着营造意境、讲述故事的作用。如《青花瓷》中,“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从“素胚”的整体形象,随着笔锋运转,到特写镜头“瓶身牡丹”,由实过渡到虚,由眼前的青花瓷想到了“你”,这样的意象排列呈现出的故事娓娓道来。 《少年文艺》杂志征集以《致青春》为题目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