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过关小卷 04(八上诗歌、文言文)(试题分值:70 分 测试时间:45 分钟)一、诗歌鉴赏(共 16 分)(4 分)阅读《野望》,完成下面小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2 分)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诗歌首联交代了时间“ ”和地点“东皋”,此时此地的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尾联呼应首联,以“相顾无相识”的处境,表达 的心境。2.(2 分)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认为“诗缘情而托物”,即诗歌借助景物来寄托情感。请你从《野望》的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缘情托物的。【答案】1. 薄暮 孤独失意 2.示例:诗人举目四望,满眼秋色,山间草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越发萧瑟,别有一种凄清落寞之感。【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空,“东皋薄暮望”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这句话点明了地点为“东皋”,时间为“薄暮”;第二空,首联后半句“徙倚欲何依”意为: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尾联的意思为: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此句中“采薇”运用典故,指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居生活,写出诗人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的心境。2.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应重点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联系诗歌的颔联或颈联具体分析即可。(4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 / 1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2 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2 分)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3.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