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_第1页
1/3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_第2页
2/3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_第3页
3/3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摘要:“中体西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碰撞融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下思想文化革新的根本模式。它的产生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变局密切相关。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开展的道路,清朝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出现了冲突。近代先进分子从中国国情出发,传承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以西学改造传统儒学,以“中体”固本,以“西用”致富强,由此形成“中体西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对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探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关键词:中体西用;西学东渐;文化革新一、中体西用的萌芽二、中体西用的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进一步深化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顽固派和洋务派在处理中西文化關系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顽固派闭目塞听,声称“中国数千年来未尝用轮船、机器,而一朝恢一朝之土宇,一代拓一代之版章”;洋务派继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渐形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名士冯桂芬在其名作《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了一条原那么:“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标志着中体西用文化观根本构架已成型。李鸿章也曾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王韬在 19 世纪 70、80 年代说:“器那么取诸西国,道那么备自当躬。”又说,“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辨明了道与器的主从关系,同样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在中学为体的前提下主张西学为用,既强调维护传统,又不排斥西学,这就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体制上翻开了一个缺口,为西学在中国的合法传播翻开了方便之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进行深刻反思,他们主张革新政治,实行君主立宪,为康、梁的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他们的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而且仍然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三、中体西用的开展甲午中日战争,泱泱中华被蕞尔小国打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东眈,法南瞬,俄北瞰,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甲午惨败不仅暴露出清王朝封建制度已经彻底腐朽,国家体制已经病入膏肓,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令人痛彻心扉,在社会上激起巨大的震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体西用文化观与近代“西学东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