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探讨摘要: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64 学时本科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进行了设计,并对各个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说明和讨论。所提出的“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注重宽深结合、注重工程素养培育、注重前沿教学的特点,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关键词:锅炉设备及运行锅炉原理本科教学课程建设引言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来改名为热能工程),有悠久的进展历史。经过几十年进展,我校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了偏重于锅炉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特色。因而,集锅炉理论、设计及计算为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始终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1,2]。但随着社会经济进展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锅炉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减少,而火电厂等锅炉运行单位的用人需求趋于增多。此外,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能源科技服务企业。因而,为适应新形势下本专业人才培育的新需求,2024 年我校将“锅炉原理”课程的名称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对其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本文对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和说明。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经讨论,提出将 64 学时“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 8 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1)锅炉基础知识:锅炉概论、燃料、燃烧产物、烟气特性及热平衡。(4 学时)(2)锅炉燃烧设备:层状燃烧、流态化燃烧、煤粉(制备)燃烧、油(气)燃烧原理与设备。(12 学时)(3)锅炉受热面:水冷壁(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及设计,以及受热面烟气侧污染、腐蚀和磨损。(10 学时)(4)锅炉水动力:气液两相流基础,沸腾换热及传热恶化,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原理及工作特性。(10 学时)(5)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单级受热面、锅炉总体热力计算程序,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锅炉典型布置及其特点。(4 学时)(6)锅炉水处理:锅炉水质指标,水处理方法,工质侧腐蚀原理与防止,汽包锅炉炉水水质与蒸汽品质控制。(8 学时)(7)锅炉运行:汽包、直流锅炉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负荷调节及运行,煤粉炉制粉系统运行与燃烧调整,锅炉事故及其处理。(8 学时)(8)锅炉技术专题讲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