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纪事》及其他时间:2024 年 7 月 19 日下午地点:上海静安区北京西路夏商工作室“我原以为写的是浦东的清明上河图,其实是一摞人生的流水账。”这是夏商长篇小说《东岸纪事》的题记,说“清明上河图”可能有些夸张,但“人生的流水账”当属自谦之语。这是一部气概如虹的长篇小说,用笔如刀,刻划出浦东开发之前市井的生活百态。如此细腻又充满力量,夏商,这位上海“中生代”作家凭借这部由《收获》刊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本的小说全新出发,在上海的土地上开出了独特的花朵。一、初中辍学的文学青年河西:是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文学的?夏商:很早,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这种意识;小时候爱看连环画,觉得挺有意思。那时老街上有老虎灶,有说书先生说书,《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之类,没钱进去听,就趴在窗外的门板上听。那时连环画很发达,有几个出版社做得比较好,比如上海人美社、岭南美术社、人民美术社等等。现在我家里还有上百套比较全的八十年代中早期的连环画册,《镜花缘》、《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还有西方名著的连环画,比如从《天方夜谭》里选出的一些单篇等等。我读了很多,朦朦胧胧中觉得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写一些东西?我真正创作要到十四五岁。初中辍学以后我在化工厂上班,做的是纯体力活,很辛苦,我也想改变命运。通过社会上认识的记者老师,我为《青年报》、《报》写一些零碎的东西;后来结识了一些副刊编辑,给副刊写的散文随笔就有点像创作了。文学青年的路大概都是差不多的。河西:初中辍学是什么原因?夏商:淘气,读不下去,和老师打架。我读的中学是浦东中学。这个学校早期和南开中学齐名,1949 年前有个说法叫“北南开,南浦东”;出了很多知名校友,像蒋经国啊蒋纬国啊谢晋啊,还有很多两院院士,左联烈士中也有我的校友。解放前读这个学校很贵,据说要一个皮箱装满银元才够学费。解放以后它就没落了,最近听说浦东新区要重点扶持这个学校。我开始动笔写《东岸纪事》的时候,去学校拍过一些照片,那时校园还有一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影子;前年再去看,校园面目全非了,只剩下一幢老楼,和其他新建的新式中学没什么差别。我在浦东生活了近二十年,32 岁才搬到浦西静安来住。我读书特别晚,9 岁上小学,之前在浦西和祖母生活在武宁路一带,后来就回到浦东乡下的父母家去读书。我母亲是川沙本地人;父亲是船员,常年在外。从乡村小学毕业后,初二上半学期读完我就辍学了,前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