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文本解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们在讨论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所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讨论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究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目标】1.会读“凌、绘、捷”等 7 个生字,会写“恐、鸽、敏、崭、裔、钝”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凶狠、鸽子、描绘、轻快、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能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3.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感悟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预设】一、课前学习认读生字:钝凌盈裔崭敏捷读准词语:迟钝敏捷笨重轻快五彩斑斓凌空翱翔赫胥黎骨骼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理解词语意思:欣喜若狂形态各异凌空翱翔五彩斑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二、课中学习1.前学检测。(1)指名学生朗读下列词语。凌空轻快崭新敏捷繁衍毋庸置疑(2)老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词语。① 兴奋得要发狂了。(欣喜若狂)②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③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④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3)比较认读。分别请两组同学轮读下面两组词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笨重迟钝茹毛饮血庞大家族形态各异凶狠异常轻灵敏捷五彩斑斓身体轻快凌空翱翔天之骄子(4)指名读课文的有关句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技巧得以提升。2.细读深思。学习活动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两个问题。(1)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有什么证据?(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什么?什么是“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指的是哪一笔?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边思考边做批注。然后小组沟通(包括所思所想和所做的批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后集体沟通,提炼感悟。(通过沟通、启发,让学生明白:“点睛”之笔指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辽西的发现之所以被称为“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没找到有力的证据。辽西的发现无疑为这项讨论提供了强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