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民间手工技艺的旅程摘要:本文基于对手工艺传承人以及技艺的原始生产地的一次近距离探访,探寻了金山石雕形成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进而分析了金山石雕的地方特色与艺术风格以及石雕技艺的传承历程与现状,全面剖析了金山石雕的传承意义与价值。关键词:石雕;民间技艺;手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赫赫有名的矗立于现代大都市上海市黄浦江边的外滩建筑群,想必每个人都有耳闻或早已亲身游历于此,并为其雄伟雄伟,瑰丽古朴的外观所折服。这些始建于清末明初的洋房中,不少由苏州城外的金山石匠带上他们的土产金山石参加建造而成,最著名的就有:江海关、汇丰银行等,大大小小一共有几百幢。漂亮而神奇的石头建筑外衣有着令人遐想并希望一探究竟的魅力,那么何谓金山石?这石头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与辉煌成绩呢?对于在苏州地区延续多年的古老石雕技艺的一番探访,缘于今年江苏省出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展的扶持项目,并有幸成为最接近民间工艺大师的调查组员,代表市非遗办公室与苏大合作的非遗中心奔走在木渎镇的各个村落,我们采访了金山石雕唯一的五位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他们的生产经营基地。1 金山石雕的自然环境和艺术风格的形成金山石雕的艺术风格形成于晚清和民国时期,区别于北方曲阳和南方福建两大派别的石雕技艺。金山的石头匠人不仅仅是会开山凿石的工匠,更是颇具慧心的艺术家,他们所做的石雕作品与其他苏式艺术一样,流淌着姑苏人婉约静谧、含蓄内敛的血液,做的经久耐看,做的精致细腻,做的文静雅致。苏州自宋、元、明、清以来,历朝历代乃文人的聚集地,最具代表性的有苏州的吴门画派,相映成辉的还有本地的刺绣、丝绸、核雕、园林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同时,在苏州老百姓勤劳与智慧的制造下,这些民间的手工艺品与绘画艺术、建筑艺术充分地沟通融合,逐渐形成了今日我们所见到的苏式风格。2 石雕技艺传承历程与现状如今,随着苏州旅游业的蓬勃进展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苏州西郊停止了开山采石,木渎镇及周边地区已无生产原料可采集,封山不久后石雕手艺人锐减了 70%多。同时,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从事石雕工艺加工的农民老龄化,年轻人从事这项手艺的空白,传承人给的数字令人觉得岌岌可危,其表示真正从事石雕且会做的人最多二十人。由于石雕技艺的特别性,石雕技艺学习时间至少 5 年以上,它耗时长、工作环境也足以对人体造成损害,累积下来容易得职业病,外地采购石材增大运输成本,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