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是为了下山一旧式电车“咯噔”一下,往后晃了晃,停住了。JR 上越线的土合站位于群马县最北端。下行线月台在深深掘进地底的隧道里,要看到阳光,必须上四百八十六级台阶。从腿脚承受负荷看,与其说是“上”,不如说是“登”了。往谷川岳的登山,也可以说是从这里开始的。脚趾的不自在,让悠木和雅意识到了登山靴的存在。即使没有这一点,一口气上完台阶也很难。眼前的转折平台用油漆写着“三百级”,他不禁舒了一口气。他陷入了和十七年前相同的思绪里。这是考验,也是淘汰。假如在这里就呼吸困难,那就没有踏足“魔山”领域的资格。十七年前,他因没有规律的记者生活而气喘吁吁,这回呢,五十七岁了,但脉搏似乎增加了几成。登上屏风岩。心中的决定,现在似乎烟消云散了。不过,安西耿一郎炯炯的双眼还没有从脑海里消逝。耳朵也没忘记这位纯粹的“山客”说出的一句干巴巴的话:上山是为了下山嘛……悠木盯着上方,拾级而上。地上洒满初秋的淡淡光线。刚过下午两点。冷风抚颊。这里与悠木久居的高崎,虽同在群马,但气温柔空气味儿都不同。红色尖顶的车站被抛在脑后,他沿着 291 国道继续向北走。走过岔道口,穿过防雪的隧道,右手边是一片草地。这里是土合墓园。当地水上町立的“逝者碑”上,刻下了在谷川岳遇难的七百七十九人的名字。仅以“魔山”的外号还不足以说明那段凄绝的历史,所以它同时还拥有直截了当的别名——“墓碑山”,或者“食人山”。谷川岳充其量只是海拔两千米级别的连绵山峰,可地球上却再没有如此接近死亡的山了。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上越国境内特有的、瞬息万变的气概。但是,假如谷川岳没有“一之仓泽”所代表的险峻岩壁,也不会在全日本那么出名。征服这无人到达的岩壁,在激烈的首攀之争中获胜,这是狂热的登山者如潮水般涌至此地的梦想。据说地下车站一建成,他们便全速冲上那四百八十六级台阶。他們在岩壁上争分夺秒,尽情地攀爬,然后尽情地坠落。越是哄传谷川岳是危险的山,血气方刚的登山者越是斗志昂扬,结果在“逝者碑”上留了名。屏风岩被这些人说成是“不可能的代名词”“最终课题”,在漫长岁月里一直是未被登上的岩壁。时易世移,由于登山用具和攀登技术的进步,如今已有十多条攀登路线。不用说,为了做到这一步,人们曾付出过莫大的牺牲。“worstofworst”——坏中之坏。这是屏风岩得到的最后的别名。哎,阿悠,下定决心,拿下屏风岩吧——安西带他去屏风岩踩点。他在安西的启蒙下也进行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