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正在回归美国,低端制造又因成本高企而受困,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美国产业资本回流大幕正在拉开。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有近 40%的美国企业准备把工厂从中国迁回美国,无论这个数字是否准确,这一趋势对中国制造而言,都将构成挑战。“”随着 再工业化 战略的有序推动,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趋势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美国制造回归声势浩大,中国制造却又因成本与技术等原因,倍显疲态。一直以来,要素红利是中国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有利的人口因素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制造了条件。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投资中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全球生产性资本不断流入中国。然而,随着人口有利优势的消逝,中美两国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差距快速收窄。据预测,以美元计的中国工资将每年增长 15%~20%,超过了生产率增速。将美国较高的生产率考虑在内,与中国沿海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地区相比,劳动力成本差距并不是很大。到 2024 年,这种差距有可能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 40%以下。假如考虑航运成本以及各种隐性成本、供应链成本,中国的总体成本优势将变得更微小。当然,劳动力并不是改变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唯一要素。在中国,各种要素价格普遍在上升。2024 年以来,中国的电力成本已飙升了 15%。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税率的终止,明显地推高了制造业的经营成本,要知道制造业的电力消耗占中国全国的 74%。此外,中国工业用地已不再,便宜。中国工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平均为每平方英尺 10.22 美元,宁波工业用地的成本为每平方英尺 11.15 美元,上海为 17.29 美元,深圳为 21 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 1.86 美元至 7.43 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为 1.30 美元至 4.65 美元。对中国而言,虽然向西部转移可以降低用地成本,但企业物流成本会出现较大上升,并有可能失去沿海的产业集群便利。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讨论指出,大约 10 年前美国开始外包机械、计算机等占美国制造业相当比例的诸多产品,但随着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正快速涨薪,而且美国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 4 倍。该预测,未来五年将有 15%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