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维新运动是怎样的百日维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拼死抵抗。刚毅、徐桐等顽固大臣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屡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制裁光绪帝。慈禧作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并不死死地站在顽固派一边,她的统治权力建立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互相牵制与平衡的根底之上。面对外患日亟,社会上要求变法救亡的呼声高涨的情况,只要变法不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围,她可以临时容忍,以显示其俯顺舆情,改弦更张之意,到达缓和阶级矛盾和新旧冲突的目的。她的方针是决不能动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决不容许光绪排斥她的亲信,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一旦光绪帝越此雷池一步,她将随时准备发动政变。为此,在百日维新开始后几天,她即黜退翁同龢,剪除光绪羽翼;任命后党骨干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又命二品以上大臣接受新职时要到太后前谢恩,以控制光绪的人事任免权,防止他破格提拔维新派;此外,还派她的亲信党羽掌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和警卫权,为后党随时发动政变做好了准备。这等于告诉大臣们,权力仍牢牢地掌握在她的手中,他们可以放手抵抗新政。正因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仔细举办新政外,绝大多数督抚不以光绪帝的诏书为然,他们的赌注仍押在慈禧太后身上。因此百日维新中,尽管公布了 180 余道新政上谕,实际成效甚微。顽固派还不断地直接向维新派发起攻击,光绪帝曾大胆地给予还击。五月初二,帝党御史宋伯鲁、杨深秀因礼部尚书许应騤阻挠疏请废八股之议,奏劾许守旧迂谬,阻挠新政。光绪帝遂命许应騤明白回奏。许百般掩饰,借机攻击康有为摇惑人心,混淆国是,请将其驱逐回籍。遭到光绪帝申斥。五月二十日后党御史文悌严参康有为遍结言官,把持国是。光绪帝怒将文悌斥回原衙门行走。七月十九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以阻挠主事王照上书言事,被光绪帝革职。次日,光绪帝又赏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这几件大事极大地激怒了后党顽固派,新、旧两党矛盾迅速激化,后党大臣荣禄、刚毅、怀塔布等纷纷,加紧筹划政变。康有为等维新派早有以尊君权、去太后为目的的军事政变方案,看到后党顽固派加紧政变准备,亦多方努力促成军事政变方案之实施。他们拉拢袁世凯,企图借助其兵力诛杀荣禄,包围颐和园,劫持西太后,保护光绪帝,保卫变法新政。光绪帝不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