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操产生原因探究和普及推广的健身价值讨论摘要:五禽操即五禽戏,五禽戏是古称。五禽戏由“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组成,源于先秦,华佗集大成。五禽戏从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导引术,也即是现代意义上的气功。本文探讨五禽戏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可能存在的现代都市社会健身价值,进一步结合当下国民素养和成长土壤,思考加以普及推广的必要性和方法。关键词:健身价值普及五禽戏《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慧,齿牙完坚。”由此可见,五禽戏属于中华武术中气功一类,演练不仅可以去疾除病,还能够生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五禽戏进展至今,虽流派众多,但养生健体的意旨始终如一。华佗五禽戏于 2024 年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五禽戏产生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巫蛊之术源自先民时期,及至先秦,庞杂、无所不包的巫蛊之术开始分化,医家药术就是从中分离出来的较为靠近科学的术术。嬴政称帝后,从皇帝开始,人们都在追求生命的永恒,加之战争频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追求。因此如华佗等医学理论和实践都卓有建树的医家,他们在行医的过程中开始探究和思考适宜的方法,来满足人们这一需求。而我们深知,中国自古有道法自然的传统,先贤们在认识自身的时候总要求法自然,认为人并未高出自然其他物种多少,所谓终身平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朴素世界观中早已存在,因此向动物学习,这不仅是源自图腾崇拜,还在于务实的中国人在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和思考中,承认了人不及动物因此要想动物学习的地方。但为什么选择“虎、鹿、熊、猿及鸟”呢?这是因为,首先,这五类动物常见于人们的生活,其次这五类动物部门动作刚好能够实现人体锻炼,接下来将进一步讨论。2 五禽戏各组成部分的健身价值古人取五类动物,即“虎”、“熊”、“鹿”、“猿”及“鸟”凑齐刚好能够大致上使得人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强度适当覆盖较为全面的锻炼。五禽戏各个组成部分有其练法要诀,并具相应功效。2.1 虎戏“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1]即是说,练习虎戏的时候需要双手和双脚趴在地上,先向前虎跃三下,再向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