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节日习俗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和作用,拉木鼓便成佤族极为隆重、盛大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里砍伐树木,拉入寨里,制作新鼓,更换旧鼓活动。多于农历 11 月(佤历 1 月)进行。届时,首先由村寨头人会议确定拉木鼓时间及主祭人(出牛、承担活动费用的人),准备好要剽杀水牛数头和取肝看卦黄牛一头,以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当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壮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选好树木,准备制鼓的材料。第 2 天一大早,全寨男女老少(一些女性不能参加)均身着节日的盛装,前来拉鼓,大家边歌边舞,用绳索把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当天是不能进寨,要停放寨外,需杀鸡祭祀之后,另择吉日进寨。 新鼓进寨日,举寨欢腾。邻寨人们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载歌载舞,剽牛和杀猪、饮酒娱乐。 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二十余天。抠凿完成日,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并进行新木鼓安放的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于木鼓房周围,再一次欢歌共舞,庆祝新木鼓顺利制成。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方告结束。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指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其平常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的声音,其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新米节 佤族是个农业民族,Past 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了定制,进展成为了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日子。因为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和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时间也不一样,但以前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其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其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在 1991 年沧源佤族自治县与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当天,主人早早地起床,准备好过节酒肉佳肴。之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要进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其谷神,敬献其祖先。仪式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