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某某县劳动保障局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统一部署,近期,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根本情况1、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方式《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力字[1992]33 号〕实施以来,我县企业职工档案大多由企业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政工科〕统一管理,少数由企业人事部门〔政工科〕进行管理。2、企业职工档案包括的内容企业职工档案主要包括学历材料〔毕业生登记表、学历证明等〕、工人录用材料〔包括招工、子女补充、工人转正定级等〕、入党入团材料(包括入党入团的申请书、志愿书、转正材料等〕、工资表、奖励呈报审批表、处分决定及解除决定、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审批材料、劳动合同、调动转移材料、聘用审批表、复员退伍审批表、转业审批表、退休〔退职〕审批表等。3、职工流动中档案的移交保管方式企业职工流动其档案由县劳动行政部门调配股密封、盖章后邮寄或随转。4、对因企业破产、倒闭而失业的职工,其档案移交县失业保险部门统一管理,直至再就业办理转移手续。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开展不相适应。现在企业职工档案没有统一管理,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固定工身份和局部合同制工人档案,有些企业也管理合同制工人档案。这种管理方式,有悖于企业实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给企业的职工根底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也不利于维护职工个人利益,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建设科学、标准的劳动力市场。局部国有企业改制为私有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职工档案无人问津,甚至丧失,职工在调开工作时找不着档案或把档案长期存放在个人手里,有的企业负责人为到达控制职工的目的,扣押档案不给,使职工办不成调动手续。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更侵害了职工个人利益。2、企业职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由于局部企业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甚至随意更改,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职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如档案年龄前后不一致,出现多个参加工作时间,个人经历前后记录不完整等。3、档案管理的软硬件不适应形势开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素养急需提高。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标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多数档案室设备陈旧,管理手段落后,防火、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