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_第1页
1/4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_第2页
2/4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_第3页
3/4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诗和序文,本是古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文体,一为韵文,一为散体文,而二者的合一,是指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在诗题之下、诗作之前先有一段序文,这样,在同一题目下便有了两种不同的文体,这两种不同文体之间往往呈现出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序文的叙事写实色彩也为诗作表现的内容规定了一个特定的指向,进而影响到对诗歌的理解。在唐代,这种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得到了诗人的大量运用。尤其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诗序合一的作品更多,也更具典型意义,在其现存的诗作中,具有诗序的共 43 首,其中长序占近 40 篇,不仅数量上在唐代诗人中是最多的,而且其诗序中的内容、诗序与诗作的关系也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在诗序合一的作品中,序文与诗作的关系往往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二者结合得好,可以使其相映生辉,深化诗歌的意境;而二者之间融合得不好,也会造成诗歌内涵及形式上的矛盾与分裂。在刘禹锡诗序合一的作品中,序文与诗作的关系表现为多个方面:其一,诗序直接记述作诗的缘起、目的,记述作诗的时间、地点等背景因素。这样的序文相对较短,内容较单纯,也是诗序之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在刘禹锡之前许多诗人的作品中亦可见到,多是表达当时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某一现象或事件,写实色彩十清楚显,后面交待自己写作的缘由或目的。如《贾客词并引》中说:“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那么农伤,予感之,作是词。”这里的序言与白居易“新乐府”诗中“首章标其目”,即指明讽谕的内容,所起的作用是相近似的。再如《采菱行》序中所说:“武陵俗嗜芰菱。岁秋矣,有女郎盛游于白马湖,薄言采之,归以御客。古有采菱曲,罕传其词,故赋之以俟采诗者。”这段序文中所交待的事实是武陵这个地方的风俗,人们喜食芰菱,秋天,有女郎在白马湖采菱,回去待客。诗人因此作采菱行,希望被采诗者采入。《插田歌并引》中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画为俚歌,以俟采诗者。”这些作品中诗人往往是因看到异地的某些特别风物而引发了内心的感触,所以吟之于诗篇,并希望采诗者采之于乐府。其三,人物传记式序文:诗与序的重复与疏离。在刘禹锡的诗序中还有人物传记式序文,这种序文中,有的呈现出诗与序的重复,但各有侧重。序中以叙事手法记述人物的经历遭遇、性格特点,而诗那么在叙其经历的同时侧重于抒发诗人的内心感怀。如《泰娘歌并引》,序中交待了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禹锡诗序合一的创作模式及其成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