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时未做二三事——《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范文我初为人师时,这本书就是学校全体老师共读的一本书。书不厌百回读,如今再读时,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反思良多,受益匪浅。一、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节课精彩到让听课的领导、老师都忘了做记录,大家像学生一样屏息静气地听讲。课后,邻校老师问这位历史老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得。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假如你想有更多地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一昼夜只有 24 小时,每天备、讲、改、辅几乎占用了我在校的很多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常常要加班。最怕上公开课,花了很长时间备课、磨课、研讨,公开课上得还是感觉不太理想。书中提到的历史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终生备课,终生备每一节课。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想作为一名青年老师,要有终生备每一节课,每一节都是终生备课的坚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就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读书,常常抱怨工作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反思己过,我想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读书的欲望不强,读书的习惯不,读书的坚持不够。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藏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二、老师要写哪些方案有时候老师被一些没有必要的牍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在批判“官僚主义的牍作风”的热潮找那个,某些老师得出结论说:任何方案都没有必要去写。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有助于工作的方案还是应当写的。对小学各年级的老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几年的远景方案是很重要的。远景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老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