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_第1页
1/3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_第2页
2/3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_第3页
3/3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打开文本图片集喀什米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西(古印度西北部),紧邻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喀什米尔河谷一带已成为孔雀王朝(约公元前 320-前 185 年)的一部分,佛教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约前269-前 232 年)传人了大喀什米尔山区。在喀什米尔佛教艺术进展的过程中,该地区曾受到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影响,其中包括犍陀罗、斯瓦特河谷、兴都库什和当时印度北部相邻的一些地区正在流行的艺术风格(喜马偕尔邦、旁遮普邦和北方邦)。传世的喀什米尔造像融入了古希腊、波斯、中亚及印度本土等多种文化艺术风格,主要承袭了具有古希腊雕刻手法的犍陀罗艺术(约公元 2 世纪中叶-5 世纪中叶)和后犍陀罗艺术(约公元 5-7 世纪)。古希腊艺术主要为宗教服务,雕像大多取材于神话,以神为题,再通过人像表现出来。其雕刻艺术尽展人体艺术之美,尤为注重对人体关节、肌肉和服饰的纹理细节的刻划,对欧亚宗教文化艺术和佛教艺术的进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而犍陀罗艺术正是希腊北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 356-前 323年)在征服希腊之后继续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地区时所带来的希腊文化与东方(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成果,是在融合了西北印度多种文化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带有古希腊美术成分的新艺术风格(印度-希腊风格)。其内容主要是宫殿寺庙建筑、佛像雕刻及绘画。这种艺术风格在当时曾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我国新疆,并传至中原,对我国北魏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 1 世纪,定居在中国西北部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人南下攻克了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贵霜王朝(约 60-375 年),定都犍陀罗(今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公元 2 世纪,贵霜王朝国力强盛,在文化进展方面融合了古印度、波斯及希腊文化,统治者效仿阿育王推崇佛教。由于信徒对偶像崇拜的需要以及大乘佛教影响的普及,菩萨的形象在这一时期已被创作出来,犍陀罗艺术成为主要表现佛教题材的工具。由于这种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佛像从鼻梁、眼窝、嘴唇到下巴均带有欧洲人的某些特征,衣纹也近似希腊雕塑。唯一的不同表现在佛像的精神内质上,面颜慈润,双目微闭,神态祥和。由此可见,犍陀罗艺术初期阶段中的佛造像作品与印度本土传统造像有着显著的区别,为后世佛教造像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印度地区佛教艺术中的秣菟罗(Mathura,又译马土腊或马图拉)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古希腊雕塑手法在喜马拉雅艺术中的传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