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最耐心和老实地作出答复。2。仔细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她的创作活动有关。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局部,主要供他玩耍。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7。让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方案和完成方案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儿。10。帮助孩子改善他的作业。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处孩子。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爱的事。国内外教育的区别国外家长▼西方人对于孩子成名的观念相比照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开展,努力把孩子培育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育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育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国内家长▼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怀外,家长最关怀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那么关怀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