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一个奇异的动物世界“10 年建一馆”是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真实写照,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的规划和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宣传和教育的需要,1999 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的提倡和关怀下,国家投入经费,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建成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讨论所的国家动物博物馆。进入国家动物博物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右手边的亚洲象标本。当记者还在为亚洲象的栩栩如生赞叹不已的时候,正前方悬挂在中央大厅的 24 米长、海洋中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标本,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博物馆内的展厅以濒危动物展厅及动物与人展厅最具代表性。地球上大部分动物的濒危与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是人类直接猎杀了动物:或是使用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毒害了动物;或是侵犯和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改变了栖息地的性质使其不再适合原有动物的生存,导致其濒危。前者展示的是我国特有和珍稀的动物标本,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物明星,也有我们从未谋面的陌生动物,如东北虎,藏羚羊等;后者则展出了人类与动物在地球上互相依存的关系,令观众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蝴蝶以其绚丽的色彩,优美的舞姿,赢得了“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誉。那么,如何正确区分蝶与蛾?蝴蝶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蝴蝶的雌雄之间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吗?世界上的蝴蝶有多少种?中国有哪些受保护的蝴蝶……在蝴蝶展厅里你都能找到答案。而且展厅还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蝴蝶标本 15 科 2200 多种以及各国的国蝶 10 种,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浪漫的蝴蝶谷气氛,让观众留连忘返。鸟类展厅展示了 400 多种鸟类,重点展示了我国的特有,珍稀鸟类和鸟类多样性。通过 3 个真实再现的湿地、海洋和高原鸟类的生活场景,展现出鸟类迁徙的壮观场面,栩栩如生的标本再加上它们生活的自然场景,流水,波浪及鸟鸣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昆虫展厅突出表现了地球上最繁盛,种数超过 100 万种的昆虫代表性类群。有色泽鲜艳的“会移动的宝石”——甲壳虫,有多姿多彩的“夜之精灵”——蛾子:有凶狠的捕食性昆虫虎甲,螳螂、齿蛉胡蜂,有温文尔雅却能致其他动物于死地的寄生蜂、寄生蝇;有伪装植物枝叶的竹节虫、螽斯、有善于警戒恐吓的蜡蝉,蛾子,食蚜蝇。昆虫几乎无处不在,假如想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学习有关昆虫的,就请走进这里认真体验吧。目前,国家动物博物馆每周开馆 6 天,周一闭馆,每天接待普通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