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的高校老师 PCK 使用状况分析[摘要]高校老师必须拥有学科教学知识是由本科课堂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以课例讨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观察高校老师 PCK 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后发现,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浓厚的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但课堂教学实施偏离学生学习,聚焦“学生学习”的执行度不足,过强的教学基本功展示意识变成了老师运用学科教学知识的束缚,认知情境营造不够,学生的思考能力被低估。[关键词]高校老师;学科教学知识;课例讨论;学生中心一高校老师为何必须拥有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 PCK)是教師有效教学需要的重要知识,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化”,也是区分学科专家与学科老师的重要指标。学科教学知识由学科知识(CK)和教法知识(PK)组成,老师既要掌握具体学科中的基本概念、事实、理论、方法和组织等,又需要关于学生学习、课堂管理、课时计划、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老师在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前都接受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训练,但想要胜任老师工作却还只是个开端。进入高校教学岗位之后,大部分的非师范类老师都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理论培训,但学科教学知识是实践性的知识,需要一段时间的体悟才能形成从而更好地为本科课堂教学服务。高校老师必须拥有学科教学知识是由本科课堂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有调查显示,当下大学生猎取知识最依赖的仍是老师的课堂讲授,频繁的逃课现象也反映出大学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老师因其是否拥有学科教学知识而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能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二课例讨论是观察分析高校老师 PCK 的有效手段知识作为老师个人拥有的体验,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老师拥有的 PCK 知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包括教学知识讲解的可接受性、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对学习者个性的充分了解及课堂节奏的把握,与学生互动、评价学生理解的策略上。以课例讨论为基础分析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高校老师 PCK 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课例讨论同时也是促进老师专业进展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老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传统教研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教研活动一般以听评课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教研活动中,出于责任分散的原因,“研”往往处于缺位的状况,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在课例讨论中,讨论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对课例的分析服务于问题的解决,初步的分析未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