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讨论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在从知识性教育向进展性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培育健全人格不容忽视的内容。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影响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随着素养教育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进展。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承载心理教育氛围的手段和载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进展还起着重要的渗透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而学生心理素养对促进身体素养、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的提高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讨论。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拓展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气质、文化传统、优良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上说,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老师、员工)在校园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心理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制度文化包括文化制度领导体制和规章制度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能共同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溶化自我认识,充分进展修改改善适应能力。活动文化则是指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活动文化有助于培育校园文化主体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心理文化则是指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学校特色的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和人才培育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总和。心理文化会潜移默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