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特色课—“给家乡做一道加法”课程记录一、课程框架:环节时间内容感受一个上午小组自行在家乡周边走动,留意周围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并与伙伴们沟通。寻找兴趣点一个下午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个组员一致赞同的家乡兴趣点,兴趣点没有限制。深挖兴趣点一个上午小组成员深挖兴趣点,即围绕兴趣点进行信息收集、简单调研、采访等,丰富小组成员对“兴趣点”的了解。设计加法方案一个下午对上一环节收集到的兴趣点信息进行讨论汇总,小组通过激烈讨论后确定可以做的“加法”,并为此制定一份加法方案,方案建议用可视化方式进行表达,便于分享。加法时刻一个上午&其他空余时间小组成员用实际行动实践加法方案,通过改善家乡问题或是放大家乡欣赏点,真正实现为家乡做一道加法。分享圈一个下午学生和队员围圈坐下,依次分享对整个系列课的感受和看法。二、课程记录:第一环节—感受: 孩子们在河源顺天中学附近的柠檬园打闹玩耍,同时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观察和感受家乡周边,并不断地传来笑声和说话声。第二环节—寻找兴趣点: 孩子们在感受后,回到教室,进行讨论决定出小组一致赞同的兴趣点,并对下一步的深挖兴趣点做准备。第三环节—深挖兴趣点: 孩子们用采访的形式,对上一轮得出的兴趣点进行信息收集。过程中,虽然一开始比较腼腆,但是最后他们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并积极主动地去与村民沟通,自信而又大方。第四环节—制定加法方案: 经过感受和观察,小组成员发现,家边的池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路边的行人稍不注意就易发生危险,而且平常小孩子们贪玩容易忽略安全,下水游玩。于是,小组成员就用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制作告示牌,告诉身边的人这个池塘是危险的。这是他们的行动方案。第五环节—加法时刻: 孩子们把用木棍和纸皮制作而成的指示牌放在池塘旁边,希望能起到警戒路人注意安全的作用,为家乡做了一个小小的“加法”。孩子们对自己的成果感到十分地快乐和自豪,原来这些事情,我们也可以做。第六环节—分享圈 孩子们进行了几天的课程后,已经有较多的感受想要分享。于是,学生和队员就围圈坐在地上,依次进行感受的分享。分享的过程中,时不时会爆出一些有趣的事情,大家一起欢笑。同时,也会有一些小问题,经过队员的引导,孩子们也正确认识到了问题并且有了小小的成长。三、课程反馈 “给家乡做一道加法”系列课,是在支教中后期进行的,因为是连续 3 天的户外课,所以对于学生以及 2+n 老师来说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