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讨论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 14 个地区 168 所中小学的 2292名老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有 51.23%的老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老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老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老师已形成“心理疾病”。一、升学压力和社会舆论是造成老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育人是一项复杂工程,与社会环境、家长教育观念及学生素养密切相关,并非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收获。然而在一些家长眼里,学生成绩好坏、能否升入重点中学以至于今后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只要孩子不成才就是没遇到好老师。殊不知,育人是从小就开始的事情,若家庭教育失败的话,就需要老师用大量的心血纠正学生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根据带两个班级算的话,就是把老师的一分力量分给百名学生。“你们干的是良心活!”就是因为这句话,有多少老师夜深还在加班,虽然被颈椎病一直折磨着;自掏腰包给学生买奖品鼓舞,虽然钱包一直在“喊饿”;强带微笑给学生讲解知识,虽然家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所有最终都是会以学生的成绩去衡量老师的“良心”。一旦失败,就会变成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不起花朵……一些老师因此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社会舆论环境也是造成老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因素之一。眼下,老师成了敏感职业,个别老师体罚、损害学生的事情一旦见诸媒体,就会受到全社会的口诛笔伐。个别无德老师丑化了老师的整体形象,理所当然要接受监督。但人们也应看到,绝大多数老师都在为学生呕心沥血。正是迫于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正常批判教育时顾虑重重。二、90 后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家长的态度专家指出,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方面对学校有强烈的期待,当学生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会迁怒于老师;学生学习成绩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家长也要归罪于老师。老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神圣感客观上迫使老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三、女老师身心压力更加突出在我校,教学第一线的男老师 15 位,女老师 38 位,比例是 1:2.5;男性班主任 3 名,女性班主任 14 名,班主任男女比例为 1:5。对女老师的身心健康调研表明,一半以上的女老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对我校女老师的压力调查发现,有 90%的人感到紧张,她们感到压力65%来自工作,20%来自健康、经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