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珍宝。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陶,提高道德素养,涵养民族修为,让孩子们增长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造就有中华气韵的新一代学子。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经典,让孩子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彰显一中学子的风采。2、具体目标:(1)培育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使学生扩大识字量,积累词汇,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历史、常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 13 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牢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在其记忆力正在进展的时候加以训练,“既求甚解、且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诵读内容学期内以《》《》《千字文》《》为主。老师鼓舞学生利用假期阅读《论语》《名贤集》《幼学琼林》等经典篇目。四、活动安排和措施级中进行。诵读记忆顺序依次为《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初步拟定在四个学期中完成以上内容的学习。利用语文晨读 15 分钟、课前两分钟以及每周一升旗后学生回班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语文老师随机讲解。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全程参加,学生全员参加。循序渐进,使国学经典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1、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逐渐完成《读本》里的内容。开展读书沟通活动,适当利用周记本安排进行读写练习,结合现实生活谈感受,让学生的背诵转化为文章的表达,从而指导学生自身言行修养。2、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消化。3、利用、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