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抵抗黑暗, 辞官归田, 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 掌握“胡、 奚、 曷、 焉、 何” 五个疑问代词, 归纳“行、 引、 乘、 策” 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 了解“以、 而、 之、 兮、 来” 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 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 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 归纳实词、 虚词的用法, 掌握省略句、 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 利用注释、 工具书, 初步把握文章, 朗读课文, 找出押韵的字, 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 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 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桃花源记》 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 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日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 正是作者决别官场, 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 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老师稍作补充: 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 决心去职归隐。 他长于诗文辞赋。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 寄寓对官场的厌倦, 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一类如《咏荆轲》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等诗, 寄寓理想, 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 最有名, 辞赋以《归去来兮辞》 著称文史。 三、 放录音或老师范读, 读出情感、 气概 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 应注意语调, 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 疑问句, 应读出语气, 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 ” 调, 疑问句读“↗ ” 调) 。 本文以四字句、 六字句为主, 四字句以 2、 2 顿读, 如“乃瞻/横宇, 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 。 六字句以 1、 2、 1、2 顿读, 如“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 2 段的换韵处, 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 熟悉文意, 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 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