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注下,始终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育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小学生心理进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 6~7 到 11~12 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进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进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 闭锁性 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进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育,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二、小学生心理进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进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养无疑是心理正常进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进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上。 (2)教育与进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进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进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进展。我们的老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育,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法律规范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首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法律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 以老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 的“旧框框中解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