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会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024 年 6 月出版,出版后重印 1 次,累计印数10000 册,即将重印第 2 次。2024 年 9 月,该书的繁体中文版权由台湾一家出版社买走。《3D 打印 打印未来》曾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度 版权输出奖 ;2024 年 10月获得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银奖;并于 2024 年 12 月获得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在国内科普创作低迷时期,图书出版市场处于不景气的形势下,《3D 打印 打印未来》能取得这样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该书的策划分不开。在新的出版形势下,如何策划出读者喜爱的科普图书并非易事,但也不是无章可循,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在此总结经验,梳理策划思路,以期供同行借签和参考。2024“年年初, 3D”打印 突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3D 打印概念股也横空出世,各大媒体集中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纷纷制定政策推动 3D 打印产业化;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公众场合宣称:3D 打印技术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3D 打印将为几乎所有产品的制造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一时间,关于 3D 打印技术的报道铺天盖地,3D 打印技术几乎无所不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总编辑和编辑面对关于 3D 打印技术的各方面报道,意识到3D 打印技术也许正是公众迫切需要学习和全面认识的一个新奇事物,立即决定要出版关于 3D 打印技术的图书。在当今新技术、新知识爆炸式增长、报道的社会,能从如此多的信息中敏锐筛选把握有用的信息用于图书出版,需要出版人具有敏锐的出版嗅觉和良好的发散思维,抓住公众关注的热点和舆论导向,就会为自己赢得好的策划灵感,从而占领出版先机。“”——打铁要趁热及时组织编写委员会中国机械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多年合作的创作单位,该学会的领导务实、极具前瞻性,当他们得知出版社的想法后,决定立即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成立编写委员会,在短短一周时间就聚集了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讨论所、西北有色金属讨论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讨论 3D 打印技术的顶尖专家,并迅速召开了两次编写讨论会。编辑和编写委员会的协同合作在编写讨论会上,从最初的目录大纲、内容的选取确定,到书名的确定、图片的精选,专家和编辑们共同商讨。刚开始书名为:3D 打印未来。经分析大家觉得该书名有歧“义, 3D”打印 在此处动名词定位不准,最终经多方讨论定为:3D 打印 打印未来。接下来就是图片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