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途径讨论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别群体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文化,虽不是文化的主流,但是它承载了无数学子、精英的梦想。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个体进展的影响深远。本文定位高职院校,结合国家经济进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来完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使学生不仅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也是内涵丰富的人。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新常态育人途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美国归国不久的冯友兰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论大学教育》的演说。冯先生在讲到大学教育目的时指出“应以‘君子不器’作为准则”。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而不是要把人训练成工具或者机器。冯先生认为,职业学校重在“有用”,它训练出来的学生可能有一技之长,或者有某种“特别机能”;但假如以为这就够了,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像茶杯可以盛水、板凳可以坐人似的,只能是一个“器”,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然而,七十年过去了,冯先生的担忧并没有丝毫改变。变化的是精英教育已经转化为大众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进展也是一日千里。但是大学生面对除了吃、穿以外的问题却更加迷茫和无知,那些看似无用的学问却会影响整个人生的思考仍旧裹足不前。如冯先生的幽默一般“世界上有各种职业学校,就是没有哲学职业学校!”因此,社会、家长、学生本人会不断地质疑高等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前人的担忧,如何回答公众的质疑,指引我们的路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何为育人?爱因斯坦认为育人就是“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亮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的专业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进展的人”如何育人?是接下来要仔细讨论的重大课题。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个体进展的关系现代大学自成立之初就不断承担着人才培育、科学讨论、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假如把前两项当做“器”的培育,那么后两项才是育人的过程。在职业院校,通过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方案即可达到“器”的培育,而如何成“人”、育人,这就需要校园整体的文化氛围不断滋养、逐渐熏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即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平台,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具体和深远。1.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中,由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所开创和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宝的总和。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