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进展的国内外经验及思考打开文本图片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及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均高度重视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较大规模的示范运行。主要厂商发布了一批新的车型,改变了以往仅依靠丰田 Prui 等少数几个车型开拓市场的局面。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中,各国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思考。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回顾新能源汽车进展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分析各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不同环节支持重点的变化。国外主要进展经验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日美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不仅加强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形成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总结其经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猎取技术实力是基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实力是产业进展的基础。不论是动力电池技术、动力总成技术,还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等,都深刻的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以动力电池技术为例,上世纪 60—90年代,其技术的安全性和比能量、比功率无法达到产业化需要,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10 余年间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整体进入商业化阶段,搭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丰田 Prul 的销量突破 200 万辆。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更为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支持,美国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明确提出拨款 20 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进展,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韩国颁布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进展战略》,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24 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 4 强。二是实现节能减排是关键新能源汽车是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而逐步得到进展的,但由于技术、经济原因,短期来看,进展的关键是实现节能减排。在此方面,国外政府的政策主要体现在降低整车重量和油耗、尾气量,首先,各国政府出台的税收、补贴政策般都是与油耗控制政策和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结合使用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高油耗、高排放车辆的惩处。如:在美国,新车型是根据油耗改善率来确定减税额的,符合环保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