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天皇在日本侵华时期实施生化战的责任[关键词]昭和天皇,化学战。细菌战生化武器是国际公法明文禁止使用的战争手段,然而日本在全面侵华期间却肆意践踏国际公法,悍然使用生化武器屠杀了大量中国军民,其野蛮行径令人发指。一、昭和天皇批准研制生化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多次使用装有光气和氯气的掷射器攻击协约国军队阵地,造成英、法、俄军队重大伤亡,开创了人类史上化学毒气大规模应用于战场的先河。化学武器的出现引起了日本当局的高度重视。1925 年 11 月 14 日,时任摄政的皇太子裕仁明确表示:“欧洲大战以来,随着新型武器的进步,化学武器(毒气)的讨论已成为军事上的关键。”1926 年裕仁正式登基亲政后,不仅要求军部加快化学武器的研制,而且批准了细菌武器 0 的研发计划。关于化学武器的研制,根据昭和天皇的敕令。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分别建立了化学武器生产厂。1927 年 7 月,陆军生产化学毒气武器的“忠海兵器制造所”率先成立,厂址设在广岛附近的大久野岛。11 月 7 日,昭和天皇在视察新建成的陆军军医学校时,重点视察了学校的生物与化学实验室。天皇此举意味深长,其对生化武器研制的重视和期待不言自明。其后在 1933 年至 1934 年间,天皇的胞弟秩父宫和高松宫、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军事参议官铃木孝雄等纷纷效仿,先后到大久野岛视察,激励工厂员工加快化武生产。据统计,至日本战败,陆军在大久野岛制造的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和喷嚏性毒气)总量为 6616 吨,其中约一半被运到国外并主要用于中国战场。1943 年,海军管辖的相模工厂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化学毒气武器生产。该厂占地面积 70 万平方米,从事化武研发制造的人员高峰期近 3000人。1944 年,其化学毒气材料的年产量已达到 190 吨。这两个基地所生产的化学毒剂,一部分在厂内被直接装填到毒弹、毒筒之中,成为实战时可以直接使用的化学武器“成品”;一部分被运其他专门工厂装填;还有一部分则是以罐装毒剂的方式运到中国战场,根据需要在当地装填。除建立化学武器的生产工厂外,1933 年,昭和天皇还批准陆军在千叶县成立了“陆军习志野学校”。这是一所对外绝对保密的专门培训化学战人员的学校,其任务是“培育化学部队骨干力量及各部队的化学战军官”。到战败时,该校共培育了 1 万多名专业军官,其中大部分被派到中国战场。昭和天皇对化学武器研制的重视,在如何确保有关研制人员的生活待遇上可见一斑。1925 年颁发的敕令是“对...